發布時間:2020-12-24
自工控領域中變頻器從研發到應用開始,已經伴隨著我們各種行業生產線技術前行了幾十年,作為承擔電機調速重任的設備,其不管是改善生產工藝還是節能上面,都有著關鍵性的作用。從專業技術層面來解釋闡述的話,這是一種利用變頻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結合,從而完成改變交流電機電源頻率的方式,來控制交流電動機轉速的電力控制設備。
而變頻器于電機調速而言,有何意義了?為何交流電機需要利用它來完成調速?
關于變頻器的重要性,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它的誕生和發展過程。
工業生產中,使用電機對物體或部件的速度、位置進行準確的控制,是一個必要的過程,比如:起重設備,織機設備,物料傳送帶,收放卷...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機器設備。
在電機調速技術還不成熟的時候,人們只能采用一些機械輔助件去解決物體運動控制的問題,比如:齒輪箱、離合器...等復雜的機械傳動裝置,如果遇到一些無法自由調節電機的情況,為了達到某種運動目的,就需要更換齒輪箱,改變傳動比,或者是切換離合器,這個過程不僅非常費時,而且對機械的損耗也非常大。
在另一類流體控制應用場景中,電機通過帶動葉輪轉動,從而推動氣體、液體流動或使其產生相應的氣壓,液壓,早期同樣是由于無法自由的控制電機轉速,只能通過管道內的閥門進行開閉,來實現對流體流量和壓力的控制,這樣的控制模式非常浪費電能。
在沒有變頻器的年代,由于無法自由的調節電機轉速,為了達到某種運動目的,傳統的機械不得不增加很多配件,這不僅增加了整體系統復雜性與成本,還限制了設備的性能和發展空間,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推出簡單而高效的電機調速技術,一直是工業傳動研究的熱點和痛點。
為了解決問題,早期電機調速的重點一直是直流電機,其主要原因之一,就是人們首先掌握的是整流技術,而且直流電機的機械特性,也非常適宜某些場景需求,最簡單的調整電樞電壓的方法就是串入電阻,阻值越大,壓降越大,直流電機轉速越慢。
然而,直流電機的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,例如:集電環及碳刷需要定期維護、直流電機制造工藝復雜,制造成本高...等。這就意味著,在大范圍的電機應用中,直流電機并不適合。
而交流電機與直流電機相比,內部結構就要簡單很多,沒有換向器等結構,制造方便,牢靠穩定,適合于高轉速,高電壓,大電流的應用場合,唯一需要解決的便是交流電機的調速問題。
Nikola Tesla發明交流電機
早在 1888 年,交流電和交流電機就已經問世,但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,交流電機都因為其結構原因,只能以一個或多個固定的速度運行,其轉速與頻率成正比,與極對數成反比:
n = 60 f( 1 - s )/ p
通過上述公式可看出,轉差率 s 和極對數 p 都是電機的固有特性參數,在電機制造完成后就不能改變了,若想自由的調節轉速,只有改變其動力電源的輸入頻率f;而在變頻器誕生之前,基本沒有什么手段能自由調整電網電壓的頻率。
隨著20世紀80年代的半導體技術的興起與發展,其中微處理器和晶閘管的技術也越發成熟,已是可以使用微處理器控制晶閘管的導通狀態了。這樣,使用微處理器控制上下橋開關元件的導通閉合,按照特定的時序連續完成動作,就能夠將直流電變換為交流電,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逆變技術;同時,我們可以調整功率元件開閉的動作周期,即可以實現對逆變輸出頻率的調節。
然后在通過與整流技術相結合后,就可根據所需電源的幅值與頻率,將電網的標準頻率和快速轉換成相應頻率以及相應電壓的交流電,以此來改變電機的輸入頻率,完成對交流電機轉速的調節控制;變頻器在經過漫長的技術發展過程中,變頻器完成了在應用中升級和演化的發展,最終成為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樣子,這都是由許多工控從業人員與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的成果。